【明報專訊】經濟壓力、情緒和身體健康關係密切,惟有調查顯示,本港市民在這三方面達到理想水平的信心存在落差,因此各位有需要全方位提升在「身」、「心」及「財富」的個人健康。另一方面,「養兒防老」傳統觀念漸成「過去式」,醫療費用又不斷上漲,加上「長壽風險」提升,故有退休專家建議,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應着重累積財富,在開始工作初期準備承擔較高風險,以平衡投資風險與回報。
宏利在今年1月至2月期間,對本港超過1000名25至60歲的成年人做問卷調查,以了解他們對10年後在財務、精神和身體健康方面達到理想水平的信心。
受訪者表示,在1至100的評分標準中,他們的目標是在經濟和精神健康方面達到85分,在身體健康方面達到86分,但他們的期望卻有所落空,估計財務、精神和身體健康的得分分別只能達到70分、71分和71分,分別相差15分、14分和15分,反映大衆在實現個人健康可能面對不同程度的挑戰。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發現,面對醫療成本不斷上漲,受訪者在維持財務穩健與確保身體健康之間往往面對艱難抉擇。當被問及影響其實現理想財務狀况的阻力時,69%的受訪者提及醫療費用的上漲。在過去的一年中,受訪者感受到醫療開支急增了18%,尤其在門診服務(22%)、藥物(15%)和預防性護理(14%)等方面,這更加劇了大眾的擔憂。宏利指出,這些數字突顯了醫療費用對個人造成的沉重經濟壓力,從而對其財務狀况產生了負面影響。
調查又發現,為了應對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影響,受訪者採取了各種措施,包括更加注意飲食(41%)、使用較便宜的醫療服務(25%)、推遲或放棄身體檢查(19%),以及選擇保費較低、保障較少的醫療保險計劃(18%),這些舉措揭示大眾為解決經濟壓力而採取的不同措施,以及他們在維持財務穩健與確保身體健康之間往往面對艱難抉擇。
此外,調查結果還突顯了精神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其中壓力(34%)和焦慮(28%)被視為影響未來精神健康的兩大主要因素。衆所周知,壓力、焦慮與各種身體疾病之間的密切聯繫,反映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之間的相互影響;另一方面,對於癌症和心臟病等嚴重疾病的擔憂,被受訪者視為實現理想身體健康水平的主要障礙。
宏利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白凱榮(Patrick Graham)表示,醫療成本不斷上漲和由此衍生的經濟壓力,再加上精神健康問題日趨普遍,香港市民必須重新審視維持整體健康的方法,而該公司一直積極提倡身心智富的理念,強調在財務、精神和身體健康三方面取得平衡的重要性,從而獲得更健康豐盛的人生,因此鼓勵大衆從「身」、「心」、「財富」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財務和身心健康。
另外,該調查反映公衆的養兒防老觀念有所轉變,育有子女或打算生育的本港成年受訪者中,約有37%表示不會指望子女在其晚年時提供經濟支援;隨着此觀念的改變,70%已婚並育有子女的受訪者計劃推遲退休年齡,這一趨勢可能影響人們對退休規劃產品和服務的期望。白凱榮指出,積極前瞻的財務規劃,可助有效應對人生各階段的不同需要,該公司鼓勵市民不應局限於單純儲蓄,更應該以明智和高瞻遠矚的方法進行理財規劃,如可尋求專業理財顧問的協助,制定出適合自身長遠目標的全方位理財方案,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個人對財務狀况的信心,更可掌控自己的未來,朝着財務穩健的目標邁步前進。
另一方面,大眾還面對在有生之年耗盡積蓄的風險,即所謂的「長壽風險」。施羅德投資香港退休業務總監劉以浩指出,隨着醫療保健和醫療技術進步,預料香港人平均壽命將會繼續上升。根據2023年的數據,香港男性平均壽命為82.5歲,女性為87.9歲,居世界之冠;然而,潛在的問題是大眾需要應付長達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退休生活開支。根據施羅德投資「2024年香港退休調查」,發現在職人士所需的退休資金儲備與退休後開支之間,平均存在240萬港元的差距,顯示尚未退休的港人可能更需要在退休前為財務規劃做好充分準備。
劉以浩指出,為了拉近差距,退休金計劃成員應考慮調高退休儲蓄,並更積極管理退休儲蓄帳戶。他建議,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應更加着重累積財富,並在開始工作的初期準備承擔較高風險,以平衡投資風險與回報。當退休金計劃成員接近55歲 (退休年齡)時,他們應考慮將其投資組合調整,以着重於獲取更穩定的回報和收入;相比之下,退休人士更應以獲取穩定收入及一定的增長回報作優先考慮,以思量應付未來的生活開支和醫療費用,同時考慮未來通脹因素。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