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女性普遍長壽 宜早綢繆退休

【明報專訊】女士普遍比男士長壽,但有調查發現,本港女性比男性期望更早退休,並希望退休後每月約有2.4萬元作生活使費。由此可見,女士應盡早開始退休規劃,因愈早開始投資,愈有助達到長線資產累積。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亦建議,女士可使用該會提供的「個人收支計算機」或「收支管家」App,記錄所有收入及支出,以助區分「需求」和「想要」,減少非必要開支並增加儲蓄,實現長期的財務目標。

明報記者 袁國守

香港衛生署的數據顯示,2023年本港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2.5歲和87.9歲,為全球最高的地區,在過去10年,香港一直保持全球出生預期壽命最高的地區。雖然本港女士普遍較男士長命,惟就業比例為52%,低於男士的64%,且女性於各行業的平均每月薪酬亦較男性低;以此去看,本港女士更需要審慎理財,並盡早部署退休計劃。

根據富達國際亞太區投資者調查,儘管在所持有的金融產品中,股票最受香港女性歡迎,惟在整體資產配置上仍偏好低風險選擇;按資產配置分佈,三大最高比例為現金(26%)、定期存款(22%)及股票(19%)。此外,調查發現大部分本港女性投資追求長期資產累積(56%),其次為創造定期收入(26%),這情况與本港男性相若,而表示追求長期資產累積(65%)的男性比例更高。

另外,該調查顯示,香港女性在投資及財務目標方面放眼長線,43%主要投資年期為5年以上,並有40%已開始退休規劃,此兩項數據均領先其他亞太區女性比例。可是,富達國際指出,本港女性偏向增加儲蓄多於投資或退休金供款,反映錯失累積資產機會,因為長期持續投資對累積資產尤其重要。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香港女性投資偏向更保守,而香港男性則偏向把握機會而更進取投資。此外,本港女性考慮減少投資的主因,為市場波動而缺乏信心或對投資決策沒有信心。

可更主動投資 建立更穩健財務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總監暨香港地區執行總監陳宇昕表示,女性愈早開始其投資旅程,愈有助達到長線資產累積,並留意到女性除了增加儲蓄外,可更主動透過投資,以建立更穩健的財務未來。她指出,雖然很多女性面對市場波動無所適從,惟需注意波動性對長遠投資而言無可避免,並是意料之中;按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及財務目標,採取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並於不同市場周期內持續投資,有助捕捉市場機遇,因為大部分市場長期普遍展現上揚趨勢。

富達國際提醒,退休準備是一項重要的財務目標,尤其當通脹和預期壽命皆呈持續增長的趨勢,而女性普遍比男性亦更長壽。調查發現,香港女性期望較男性更早於62歲退休,並期望退休後每月擁有目前收入67%的使費,相等於24,235元,以支付日常開支(78%)、緊急醫療費用(68%)以及休閒和旅行費用(64%)。然而,近半本港女性憂慮無法付擔醫療費用(51%)、整個退休生活(47%)或應對長遠通脹(46%)。

調查又顯示,面對潛在退休收入短缺,香港女性考慮減少開支(42%)及透過持續投資(41%)及做兼職(41%)等方式增加收入;大部分(64%)女性視每月擁有穩定收入為退休後投資的首要目標,但相對較低比例(35%)考慮增加目前的儲蓄計劃以應對未來退休需求。陳宇昕強調,了解退休財務所需對今天應採取的行動非常重要,退休前的累積階段,可更靈活增加配置風險資產,以捕捉增長機遇,從而達成退休目標。她續稱,定期投資有助應對短期市場波動,這正是許多女性面臨的投資障礙;該公司鼓勵女性思考自己的財務未來,認清所需行動,透過投資以支持美好的退休生活。

就女性理財,投委會亦有提供建議,如女士想為家庭或自己制定預算,可使用投委會網站設置的「個人收支計算機」或「收支管家」App,記錄所有收入及支出;方便檢視消費習慣之餘,更可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而投委會網站還設有「削減開支計算機」,可助大眾區分「需求」和「想要」,以確定如何減少非必要開支,從而增加儲蓄,實現長期的財務目標。

投委會倡善用「收支管家」App

投委會指出,香港人均壽命世界第一,所以更需要良好的理財習慣和財務管理,藉以安享晚年;不論是單身或已婚,都應該視退休為人生規劃一部分,確保有足夠資金養老。投委會又指出,女性有較高機會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可致命的疾病,要防患未然,建議每年做全面身體檢查,並考慮一些針對女性主要危疾的保險計劃。此外,投委會認為,投資是保護及增值財富,以及對抗通脹的方式之一,不妨花點時間研究不同投資產品,找出最適合個人投資目標、年期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退休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