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日內地多個部門就新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舉行解讀會議。方案提出擴大以舊換新補貼範圍,並通過財政貼息支持信貸資源,旨在刺激消費。然而,分析認為信貸需求的回暖尚未顯現,中國仍需解決結構性問題,如房地產市場觸底及民營企業投資回暖。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春臨表示,《方案》在需求端加大政策力度,旨在促進居民增收入、減負債。例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並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補貼金額由去年的1500億元增加至今年的3000億元,將手機、平板等產品納入補貼範圍。此外,財政部經濟建設司長符金陵補充,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667.4億元就業補貼資金,支持各地落實就業政策,同時提高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障水平。
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表示,將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持市場流動性充裕,並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增加消費重點領域的低成本資金支持。
他又指出,人行將推出專門文件,強化金融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協同,引導金融機構滿足各類主體的資金需求。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部主管劉潔表示,這一政策轉向可能標誌着中國正真正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型,以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通過修復家庭資產負債表,政府希望從根本上提升居民長期消費能力。然而,這些措施的短期效果可能有限。例如,限制超時工作可能有助於改善勞動市場,但難以立即大幅推動信貸需求與國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