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估計,2019年反修例事件前,海外香港人少則已100萬,若計及海外出生的第二代,或多達200萬。可見,多年來許多港人移居他鄉,因此不時聽見周遭的人談論移居/移民這話題,究竟何處是樂土?
年幾前,筆者在本欄談及泰國,說當地是不錯的移居地點;幾個月前,又說廣州頗適合有意北上生活的港人定居,有牴觸嗎?其實是否需要移民,以至移居哪裏,視乎個人的個性、家庭負擔及經濟能力等;一如投資取向,視乎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難道年過80歲,個人投資組合仍全數股票,甚至天天瞓身「炒輪」?相反,若還是「十八廿二」,不用膽小到將所有閒錢做定期存款吧。
又先戴頭盔,筆者非移民或海外置業專家,惟喜歡四處出遊,加上過往工作關係,算是蜻蜓點水遊歷過全球多個城市,比較之下,發現宜居和值得在當地買樓的地方不多。現實,先講錢,相比西方世界,移居亞洲區內其他城市,成本較低,且較易適應,因無論食物、天氣以至語言,都與香港較相近。除了過往提及的曼谷及廣州,馬來西亞多個城市也是不錯的選擇。
多年前,筆者經常前往馬來西亞,除了廣為港人熟悉的吉隆坡、檳城及沙巴外,古晉和怡保也值得各位「研究研究」,因樓價相比吉隆坡及檳城相宜,且更「hea」,民風更淳樸。然而,古晉和怡保難及吉隆坡的方便、檳城的姿彩,故選哪處定居,始終視乎閣下偏好。
若國與國比較,馬來西亞主要人口為馬來人及其他土著,佔人口近七成,華裔約佔兩成多,印裔佔約7%,而回教是馬來人和其他土著主要信奉的宗教,所以當地街頭飲食,遠遠有別於四處盡是歐美遊客的泰國;如平日喜歡「落bar」飲兩杯,且愛熱鬧、逛商場,移居泰國會較合適。相反,傾向平淡生活,日常又可以華語或廣東話溝通,眾多華人聚居的檳城會是首選,况且發展商經常在本港舉行檳城物業投資展銷會,不愁沒選擇。
至於希望子女到西方社會升學,家長本身也有意一同移居,而經濟能力又許可,相信不用筆者加嘴,英語系世界英美澳紐加會是他們心儀的目的地。不過,英美澳紐加「氣質」有別,還是那句,如同投資,應視乎個人/子女的喜好和經濟能力去選擇,而非人云亦云。綜合過去數十年的觀察及親身體驗,筆者的淺見是,性格相對進取,致志躋身金融或科技行業,移居美國會較佳,因頂級跨國金融機構聘請的投資總監或基金經理,又或加州矽谷的科技人才,多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相反,若打算過優哉游哉的退休生活,澳紐加較合適。
當然,以上只是籠統的說法,除了考慮教育、就業又或退休後生活質素,個人體質是否「抵冷」亦不應輕視。如筆者有親人近30年前舉家移民加拿大愛蒙頓(Edmonton),多年前前往探望他們,到訪的月份是10月,筆者已要穿上羽絨禦寒,但還是有點吃不消。上周與一對來港遊玩的加拿大夫婦談及此事,這兩位親戚家住溫哥華(Vancouver),丈夫是土生土長白人,而太太已移民楓葉國近30年,兩個都忍不住笑言,Edmonton是Freezer啊,她還說曾因有晉升機會在Edmonton住了好幾個月,但最終受不了返回溫哥華。See?Edmonton樓價,當然比Vancouver便宜得多,但移民或海外置業前,建議三思。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