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梁天卓:家庭政策救生育?未必咁簡單

【明報專訊】近年全球生育率跌勢不止,香港2023年生育率僅錄得0.77,遠低於理想人口補充水平(2.1)。面對人口高齡化,各地政府紛紛推出各式家庭友善政策試圖力挽狂瀾,但實際成效卻未見突出。

以福利制度完善的北歐國家為例,挪威和瑞典長期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託兒服務,更有超過一年的帶薪育兒假期。

然而,儘管政府全力推動,兩國的生育率近年卻一路跌至約1.5,甚至低過美國這類家庭支援相對欠奉的國家,顯示福利政策未必能解決根深柢固的社會及經濟壓力。

納入保險保障生育治療效果較佳

俄羅斯的經驗就相對突出:2007年推出高達一萬美元的巨額現金補貼,長遠成功提升生育率逾20%。不過,龐大的財政負擔令此措施難以被其他國家仿效。

加拿大上世紀70年代推行的類似政策,生育率亦只是短期上升,民眾提前計劃內的生育而非真正增加子女數量。韓國則每月為一歲以下幼兒提供津貼,2024年生育率僅稍微回升,成效仍需觀察。

整體而言,託兒服務和延長產假這類政策,的確能略為改善生育率,但成效普遍有限。直接派發現金津貼則往往只是短期措施,未能帶來長遠改變。相較之下,納入保險保障的生育治療則效果較佳,美國提供相關保險後,透過治療而生育的比率提升了32%。

可見家庭政策雖非完全無效,但要從根本逆轉全球性的生育率下降,仍需同時處理更深層次的經濟結構、教育改革及社會觀念等議題。香港要真正提升生育率,政策的配套必須更加全面及深入,才能創造適合年輕家庭落地生根的社會環境。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facebook.com/tommyleungpage

[梁天卓 經濟學爸]

其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