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羅仕揚專欄】Too Big?也能Fail!

    八九十年代已經北上打拼的老一輩,談起內地市場,總愛這樣說:「內地只係人口已經有12億,就算1人畀1蚊,已經有12億,市場咁大,前景梗係好啦!」內地經濟在過去30年急速發展,令當年夠膽北上設廠、創業做開荒牛的港人,多年來獲利甚豐,普遍更已上岸;不過時代變,人物風景都改變,12億人的市場確實很大,但在選擇眾多的今天,如何令12億人都願意奉上1元,卻不是件易事。

    別以為只有廠佬才對內地熟悉,較富裕城市的產業早已轉型,多少金融界法律界的中環精英,在疫情前幾乎每個月、甚至每星期也要北上,侍奉各省市的商賈名流,中環人對國情的熟悉程度,甚至比不少「愛國愛港」的立法會議員更高。與內地商人交過手的金融同業,或許都見識過他們與別不同的營商模式:港人做生意,通常由小做起,陸續壯大;但內地人卻愛反其道而行,寧願借貸集資,也要一開始就將業務做到最大,先拿取市場份額及收入來源,才慢慢想如何扭虧為盈,他們信奉的,正是「12億人1人1元也有12億」的教條,只要市場夠大,佔比夠多,遲早也會賺錢的。

    還記得瑞幸咖啡嗎?當年被譽為是「中國的Starbucks」,在創立的極短時間內,已開設過千間分店,並以促銷手段擴大規模。他們的策略很簡單,就是盡量搶佔市場佔有率,寄望當競爭對手被擊退,贏者就有機會通吃。然而,創業家的理想不一定能夠成真,「戰略性虧損」在大部分時間只是空話 ------ 打減價戰等同「燒錢」,要燒多少彈藥,才到達扭虧為盈的Turning Point?就算企業策劃很得投資者歡心,通過ABC輪融資儲夠彈藥,但要等到扭虧的時間可長可短,當燒了幾輪融資的錢仍未上岸,投資者會否繼續願意「倒錢落海」?就像瑞幸,錢燒得一點也不少,但仍未等到實現「12億人1人1元也有12億」的願景,仍未成功錄得盈利,便爆出了造假醜聞,最終只能黯然退市。

    突然提起瑞幸,只因觀察過近兩星期的內地科技股業績,有感不少科技股仍然處於「戰略性虧損」的階段,雖不至於會落得如瑞幸般的下場,但要實現盈利,彷彿仍遙遙無期。戲劇化點說,這個季度的科技股業績,有點像考牌前、又有點像轉捩點。近兩季、近半年再沒有疫情作為業績欠佳的籍口,但卻偏偏遇上監管風暴,較穩定的經濟環境與較嚴峻的監管環境同時出現,能夠交出理想業績才算見真章。近期很多人說「港股已死」,或許對中概科技股早已無心戀戰,但對少數仍有留意科企走勢的老散來說,本輪季績算得上合格的科技股,只有較大型的電商或網遊股龍頭。

    電商股盈收增長放緩,但總算仍叫錄得盈利,任何行業做得久了,即使營業額上升,依然難逃毛利下跌的命運,這是當市場開始飽和就會出現的情況。就像剛過去的雙11,聲勢雖然大不如前,但銷售額依然高企。若果相信網購趨勢不可逆轉,電商股前景總不算太悲觀,最起碼也有持續盈利能力,最大敵人或許只是朝令夕改、難以預測的監管法則。網遊股情況大致相若,就算增長放緩,始終一直有盈利,最大的不可測因素依然是審批與監管。

    視頻股的情況卻大不相同,視頻股收入來源大抵只有兩個 ------ 用家收費及廣告收益,但這有點相輔相成的關係,留得住用家,讓他們升級到更高端的用戶級別,就可以收多點溢價費用;同時只要有用家,廣告商盤算內容的瀏覽量,亦自然會增加廣告預算。然而內地收緊對各行業的監管,卻無意拖垮了視頻股的廣告收入。補習社一直是廣告大戶,但教育行業一朝被毀,廣告米路從此被斷;醫美公司的廣告預算也不少,但同樣淪為監管對象,縮減廣告開支也屬逼不得已。當然限制未成年人打機時間,也是視頻股的致命打擊,除了網遊經常賣廣告外,不少短片內容也是打機攻略,限制打機也勢必令相關短片的瀏覽量降低,從而影響商戶投放廣告的意欲。

    或許有人說,買高估值的科技股,很多時也是Buy A Dream,夢想它有壯大的一日,只要成功錄得盈利,就有機會被重新估值,屆時就「乜仇到報晒」,但問題是,某些仍未賺錢的高市值科企,本身已是行業龍頭,但已經處於虧損狀態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簡單來說,就是用戶很多,但依然未想到將用戶變成盈利的方法,未找到賺錢的Business Model。以上提過的瑞幸,有分析曾經指出,當年它每賣出多1杯咖啡,就要蝕多1分錢,這明顯不是市佔率多大的問題,而是盈利模式出現問題。還有叱咤一時的美圖(1357),也是用戶多卻無法變現的代表者,手機業務被打垮,社交業務又不夠搶,Turning Point在哪裡?誰知道呢!

    視頻股似乎也正在走這條舊路,用戶雖然多,但競爭對手太多,越來越難將用戶目光鎖定在屏幕上,廣告收入持續面臨挑戰,至今依然未能找出實現盈利的經營模式。沒錯,像快手(1024)和B站(9626),上市時投資界給予它們極高的估值,買的就是未來增長潛力;但當虧損情況連年未見改善,「戰略性虧損」這塊遮醜布也撐不了多久。諷刺的是,兩大視頻股的市值縱使由高位蒸發逾半,但仍然很大,不過Too Big不代表不能Fail,投資者對它們的耐性究竟有多大?12億人1人1元確實也有12億,但用家們似乎連1元也不想付。一日解決不到將海量用戶變成盈利的方法,一日也難以擺脫「Fail」的標籤。

    上市初期入場高追的不說,單以由高位跌了一半後才入場的,年初至今上市的幾隻科技股,現時仍然「坐艇」的散戶相信仍佔多數。「坐艇唔緊要,最緊要有人陪,大戶咪一樣一齊輸!」這是某位在快手腰斬逾半後入場的朋友的真實對白,但殘酷的現實是,大戶並沒有與你一齊輸。別忘記它們以ABC輪融資入場時的估值極低,公司上市後,早前投入的本金已以幾何倍數上升,任何時候沽貨也有顯著盈利。坦白說,若沒有散戶在二級市場「接貨」,大戶又如何有韭菜可收割呢?

羅仕揚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