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回穩,經濟復蘇逐漸迎來曙光。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今日出席《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時指,相信肺炎疫情、通關過後,本港經濟會有明顯上升,但未來10至20年需面臨龐大挑戰。他更形容情況有如2003年沙士康復病人,需長期面對骨枯問題。
梁兆基表示,過往兩年肺炎疫情下,外圍局勢圍繞兩個主要因素,包括「數碼革命(Digital Revolution)」,企業紛紛提升對科技的需求;據該會調查發現,有逾一半受訪中小企認同需加大科技投資,情況屬前所未見。
另一轉變為中國逐步轉向內循環,而對香港屬「需要思索的出路」。梁兆基指出,中國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全面開展全球化,並成為一個世界工廠及第二大經濟體;當國家經濟發展至某階段,則必需由出口拉動,轉為內需消費。他續稱,目前中國中產消費人口達至5億,比美國全國人口還要多,可見中國正逐漸走向接近美國的經濟架構,即由內需市場推動經濟。
至於香港過去40年均扮演「火牛」角色,並在不同「watt數」中作轉換,從中作為一個橋樑、渠道的角色,從而發展成最大的港口、亞洲金融中心等,一切均與中國發展息息相關。
不過,梁兆基表示,在現時中外企業變為對抗性競爭的政治環境下,出現「反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現象,而中外集團更開始浮現「脫勾(Detachment)」,包括近期有中概股退市,導致香港作為管道的角色未來或會大幅減低。因此,香港必須發展一個新市場,甚或尋找新引擎方可繼續發展。
梁兆基續指,香港需要「靈活走位」,轉變原有生產模式以迎合不同市場。他強調,最主要求變的並非產業,而是市場;以往香港服務中國擴大對外版圖,現時則需思索如何進入中國內循環市場發展。
其他報道
「iBond 2021」 成Google今年香港最熱財經搜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