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外資基投認購新股比例大減逾65% 分析:受IPO淡風地緣風險美加息影響

【明報專訊】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嘉彰上周指今年本港新股市場淡靜,缺乏機構投資者,能上市的大多是「靠朋友支持」、「塘水滾塘魚」問題嚴重。冰封三尺豈非一日之寒?本報統計本港近年集資額逾10億元、並設有基石投資者的新股當中,發現外資基石投資者參與認購股份比例過去兩三年大減逾六成半,由2020年佔約兩成急跌至近兩年不足7%。綜合業界意見,新股行情淡,且早前疫情令外資難到內地考察,加上美國加息、地緣政治風險,使外資出走本港新股市場,寧返歐美。

明報記者 鄭智文

近年本港新股市場逐漸萎縮,整體集資額由2020年的512億美元,下跌至去年的127億美元,今年首9個月僅3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跌約61%,跌幅較滬深交易所的45%及23%更急。香港在全球交易所新股集資排名,亦由2020年的第2位,降至今年首3季的第8名(見圖1),甚至被阿布扎比、印度及印尼交易所超越。整體新股市場快速萎縮,外資似乎「縮」得更快。

由認購兩成股份跌至不足7%

回顧2020年至今年首9個月,外資基石投資者認購股份佔新股發行股份數目平均比率呈下降趨勢。2020及2021年大體保持於兩成水平,即每家新股集資資金來源,有約五分一來自外資。惟相關比率至2022年起急跌至不足5%,今年首9個月則略升至約6.7%(見圖2)。即使把高瓴、紅杉等較難清楚界定資金來源的「海歸派」剔除在外,外資基石投資者認購新股比率,亦由2020及2021年平均11%以上,降至2022年的5%以下,走勢仍是下跌。

所謂基石投資者,是指在IPO過程中以招股價承諾入股的大型機構投資者,藉以向投資界展示該新股是值得信任的投資。基石投資者既有權優先認購,一般亦附有6個月禁售期的規定。

外資基石投資者認購比率減少,可想而知新股發行後、外資佔新上市公司已擴大後股本佔比亦見下跌,由2020、2021年持股平均約3%至4%,下跌至2022年及今年首9個月的不足1%,影響力大減。若再以外資基石投資者數目看,2020、2021年新股基石投資者中,平均約有四成為外資,撇除「海歸派」,也約有三成水平。不過,到了2022年,該比例已急跌至16.1%,今年首9個月則回升至兩成水平(見圖3)。

早前疫情累外資難到內地視察

就近年外資基石投資者減少參與本港新股市場,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認為,港股目前服務內地企業為主,而外資投資時,通常想到內地視察了解,但2020年內地政策不便外國投資者入境,2021年左右情况更明顯,於是外資未有加大投資。到了2021、2022年起,美聯儲加息,市場重新部署資金,在外資眼中,中國內地屬新興市場,風險較高;再者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收入以人民幣為主,人民幣貶值對其盈收不利,再加上資金成本高企,以及中美關係惡化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故外資希望回到較熟悉的成熟市場。他預料,若美國減息,資金成本回落,理論上外資有機會重新將資金部署在亞洲。

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則指出,認購新股者大多希望賺錢,但近期新股減少,銷情亦一般。他提到,現時基石投資者很多時由幾個中資互相持股,反映新股行情較淡,無利可圖,希望恒指見底攀升,改善情况,惟恢復需時。

[港股外資動向系列一]

 

其他報道

奧博資本高瓴系GIC 由活躍做基投變冷淡

近年基投紛損手 投資商湯快手中伏

高瓴紅杉是否屬外資 成統計分類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