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近年基投紛損手 投資商湯快手中伏

【明報專訊】有評論指近年新股表現不濟,都是促成外資卻步原因之一。的確,翻查往績2020年本地好些集資10億元以上新股都表現不俗,半年禁售期結束後均能取得一定升幅,最多急漲八成,不少基石投資者帳面獲利甚豐;但自2021年起,新股表現參差,上市半年開始有基石投資者帳面要損手,連「國家隊」都不能倖免,如國資委持股34%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於2022年以基石投資者身分認購商湯(0020),半年禁售期後帳面便要蝕近3億元。

「國家隊」撐商湯半年輸3億

談及2020年本港新股市場,如京東健康(6618)當年掛牌至半年禁售期結束後,股價急漲40.3%,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為最大基石投資者,認購3844萬股,半年帳面便大賺10.9億元;同年掛牌的榮昌生物(9995)禁售期後升幅更達80.6%,惠及當年認購565萬股的富達國際半年帳面盈利達2.4億元。

至2021年開始榮辱互見,諾輝健康(6606)六個月後升36.9%,景順旗下Invesco Advisers認購1163萬股,半年後帳面賺1.14億元;但同年快手(1024)掛牌後半年要跌26.2%,其最大基石投資者CRMC基金半年後帳面便要損手10.15億元。

再及至年底掛牌的商湯,掛牌半年後已跌18.7%,按「國家隊」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當年認購4.05億股,佔發售股份27%計,半年帳面損手2.92億元。

同樣,2022年第二集資最多的天齊鋰業(9696)半年後跌23%;LG集團旗下LG化學與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各認購1436萬股,禁售期後帳面齊齊蝕2.71億元;還幸當年「集資王」中國中免(1880)半年後漲27.3%,令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及中國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帳面賺約4.85億元,至少彌補了在商湯的帳面損失。

[港股外資動向系列一]

 

其他報道

奧博資本高瓴系GIC 由活躍做基投變冷淡

外資基投認購新股比例大減逾65% 分析:受IPO淡風地緣風險美加息影響

光大集團原董事長李曉鵬遭開除黨籍及公職 通報批「既想當官又想發財」

香港寬頻發盈警 轉蝕13億 Hibor上升增財務成本

「股神」拍檔芒格: AI被過度炒作 大部分加密貨幣投資將歸零

滬深三大指數低開 人行今有3190億人幣逆回購到期

以巴開戰 油價升逾4% 美期跌0.7% 金、美匯微升 美航母增援

港股下午2時復市 天文台:11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