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在《匯思》撰文,表示過去3年當局接獲保費融資的銀行投訴呈上升趨勢,他指出保費融資雖可借助槓桿效應,客戶可更靈活用資金,但伴隨風險不容忽視,包括浮動利息成本上升、非保證收益和匯率波動,以及提前退保有虧損風險,他呼籲客戶應審慎借款,注意風險。
保費融資常見的財富管理做法,客戶從貸款機構借入資金作為購買新保單保費,保單權益則作為貸款的抵押品。客戶可以相同本金倍大保單,當保單回報高於貸款利息成本時,便可以賺取兩者之間的息差。
不過阮國恒指出,客戶借貸利率非一成不變,過去兩年全球貨幣政策收緊,客戶利息成本上升,個別銀行或會以本身的資金成本調整貸款利率,相關利息可能會有別於採用基準利率,客戶應該了解貸款利息成本如何釐訂及相關利率風險。
回報方面,阮國恒指部分回報並非保證收益,實際可能低於利益說明文件中的金額,當保費融資利息成本高於保單實際回報,客戶就會蒙受財務損失,若保單貨幣和貸款貨幣不同,保單貨幣貶值也會使客戶大失預算。一旦利率上升加重利息成本,客戶未能按照銀行要求還款,就可能要退保以償還貸款,屆時保單退保價值或大幅少於已繳保費和利息支出,令客戶蒙受大幅虧損。
金管局於2021、2022及2023年分別收到4宗、34宗及48宗有關保費融資的銀行投訴,主要涉及客戶稱不知道從銀行獲取了貸款,並誤以為每月支付的款項是保費而非貸款利息;鎖售人員陳述失實,例如保單的紅利一定足以彌補利息支出等,以及銷售人員在負擔能力評估中誇大客戶的流動資產,以獲批保費較高的保單。
阮國恒表示,當局詳細檢視投訴人提供的資料,及所有相關紀錄和銀行文件後,留意到在大部分情況下,投訴人與銀行或銀行職員往往各執一詞,或投訴内容與文件證據所顯示的資料有出入。無論如何,銀行都需要參照金管局的指引,透過內部機制處理投訴,有需要時,會聯繫投訴人以及獨立調解人或仲裁人解決爭議。
阮國恒呼籲,客戶亦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審慎行事。市民在決定進行保費融資前,應仔細閱讀保單及貸款文件,清楚了解相關特點與風險;在簽署文件前,也須充分了解並同意相關內容,包括客戶的財務資料,例如流動資產及每月收入,以確定負擔能力評估反映自己的真實情況;客戶有權利,更有責任向職員查詢清楚,拒絕簽署不明白或不同意的文件。
其他報道
恒指收市跌347點 見15個月低 北水第7日流入 39隻藍籌見52周低
中銀與中壽推5年短期儲蓄險 美元單年化保證回報率最高4.28%
FundPark獲高盛「加碼」 融資 提供最多5億美元ABS
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惡劣天氣下開市諮詢應交由立法會或旗下委員會諮詢
前財爺曾俊華:本港零售業「好大鑊」 開支上應「放血」支持經濟
恒指半日跌303點 曾穿15000點 科指跌2.4% 齊見14個月低
AlipayHK綁定恒生信用卡 本地消費可即時扣減+FUN Doll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