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內地傳商業銀行不得代理銷售私募投資基金

內地官媒《証券時報》旗下的《券商中國》報道,指近期有市場消息稱,相關部門將修訂商業銀行代銷私募投資基金相關規定,特別明確了商業銀行不得代理銷售私募投資基金或通過借道其他持牌金融產品的方式變相代理銷售私募投資基金。

該網引述部分業內人士消息指,商業銀行或禁止代銷私募產品,且上述新規的醞釀或與近期私募基金不規範運作導致投資人面臨風險問題有關。但另有商業銀行人士表示上述新規是否落地有待觀望。

目前,私募除了直銷渠道外,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是私募基金公司積極爭取的代銷渠道。報道引述多名業內人士指,私募代銷渠道當前沒有權威的統計,但根據可觀察到的現象,私募機構魚龍混雜,私募基金管理人直銷的情況偏多,依靠口碑,老客戶到期清算後繼續投資佔相當大比例,但這類私募的規模一般較小。而能夠通過銀行、券商以及其他第三方銷售公司銷售的私募多較為知名,也是做大規模的重要途徑。

銀行的私人部門服務的高凈值客戶,是私募產品主要天然匹配的銷售對象。相對券商客戶而言,銀行的客戶風險偏好更穩健,一般能被銀行遴選至名單中的多為具有突出歷史業績的私募,且對私募機構和產品的篩選需要一套嚴格的評選機制。報道又引用業內人士猜想,指私募產品是商業銀行高凈值客戶,尤其是私人銀行客戶進行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監管或不會完全禁止商業銀行代銷私募投資產品,或有分層條件,比如開設「白名單」。

在當前銀行公開的財報數據中,具體的代銷私募規模並沒有過多披露,且在銀行代銷的所有金融產品中,多家銀行代銷私募產品的佔比並不高,但是對於私募行業而言,銀行是重要代銷渠道。例如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以零售業務見長,屬於私募爭相希望進入的代銷平台。根據2023年年報數據,招商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數突破了14萬戶,平安銀行超過了9萬戶。

早在2008年,招商銀行就已進入私募代銷領域,是國內首家引入私募產品的銀行。截至2021年12月,招商銀行已服務超37萬私募用戶,其中82%為高凈值客戶,管理在架私募規模超5650億元。另根據平安銀行私人銀行部門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披露的數據,2022年以來至10月份左右,平安銀行的私募銷售量900多億元,存續的保有量超過2700億元,其中證券類私募約1000億元。

不過,按照現行商業銀行代銷業務的監管政策,商業銀行是不能直接代銷私募基金產品的。當前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門向高凈值客戶代銷的私募,多是「陽光私募」,即銀行作為代銷渠道,通過信托計劃投資於私募。在此模式中,私募投資基金公司並非以「主動管理」方式出現,而是以「擔任投資顧問」的角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