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與香港經濟密切相關,雖然內地經濟仍未能全面復蘇,但推出措施的方向已很明確,就是需要持續激活樓市及股市,並大力提振經濟。這些措施不但對內地產生了很大作用,同時也為香港帶來明顯的商機。
內地有14億人口,單單大灣區就有8000萬人,為香港提供龐大的潛在經濟動能。舉例說,自從重新實施深圳居民來港「一簽多行」政策後,進入香港的旅客在今年首兩個月已多達840萬人次,按年增7%。這不僅增加香港的經濟消費力,也對各行各業產生連鎖效應,進而對樓市有一定幫助。另一方面,近年特區政府積極吸納人才,尤其是內地人才,這些人來港後,居住就是必然要處理的事,無論是租樓還是買樓,都會產生剛性需求,為樓市帶來新的動力。大量人口的湧入使得租務需求急劇增加,租金已連續兩年不斷飈升。與此同時,樓價在過去兩三年下跌大約三成,租金回報率上升,這使得買樓收租較定期存款更具吸引力,所以,當近月樓價開始有止跌回穩的勢頭,手上有資金的投資者選擇在這個時候入市,就錯不到哪裏。
其實,政府也在積極推動樓市復蘇。例如,2月底《財政預算案》宣布將繳付100元印花稅的物業樓價上限提高至400萬元,這不僅提升上車客及投資者的入市意欲,也推動換樓鏈的活躍。這些提振樓市舉措不僅能刺激市場的活力,也讓市民感受到市場氣氛確實轉好,進而增強入市信心。况且,內地人來港,適應了香港的生活後最終都會入市,換言之,這些購買力將可以源源不絕走入市場,大量由租轉買的個案持續不斷出現,樓價能回穩,甚至回升是必然會出現的事。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