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技術對公眾開放,短時間內被廣泛應用,投資市場亦不例外。早已在部分投資產品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的貝萊德,其系統化投資平台歐洲、中東和非洲及亞太地區主管Ahmed Talhaoui指出,人工智能與基金經理分析之間並不存在矛盾,並認為愈是運用人工智能分析大數據,愈需要人類的創意思維及經驗,以提升機器分析的準確度。
涉及數據分析的投資方法,一般會想到量化投資(Quantitative Investing),即利用數學模型、統計學和計算機運算等系統化方法,分析數據辨別價格趨勢、市場規律及被低估投資機遇後,再直接由系統作出投資決策。此投資方法的好處是,可消除人為情緒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但缺點為量化模型未必可涵蓋所有因素,導致投資決策出現偏差。雖然近年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有助擴闊量化模型的分析範疇,惟人工智能的準確性仍有待提升。Talhaoui表示,人工智能確有可能出錯,而且人工智能在設計上存在一些隨機性,因此不應全盤接收AI的分析結果,需要將分析結果做驗證,驗證過程中需有人類的參與,並由人類作出專業的投資判斷,這亦解釋為何該公司建基於人機合作的系統化投資(Systematic Investing),有別於傳統單靠機器運算的量化投資。
儘管人工智能演算法及模型的分析能力愈來愈強,若市場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或過去未曾出現的狀况,將影響AI分析的準確度,新冠疫情便是其中一個例子。貝萊德系統化投資平台亞太區策略主管Anthony Kruger表示,在過去數據中,並未出現過疫情蔓延全球,各地一致停工的情况,機器便只能分析市場上的數據,包括市場大幅下跌及波動性增加等,並據此得出應投資於防守股,或歷來於大市反覆向下時表現較佳股份的結論,惟其時基金經理發現所建議的部分防守股,其所有門市也受疫情影響而關閉,對其投資前景有所保留,因而沒有投資於相關股份。
新冠疫情的例子,反映人工智能可分析的數據,往往影響分析的準確度。參考貝萊德的一項研究,使用了2024年第一季舉行的500場公司業績會議的隨機樣本,透過OpenAI的各個GPT模型及貝萊德系統分析模型運算,再將每個模型所預測的績後市場反應,與40天後的回報作比較,以每個模型正確預測的比例得出準確度,惟結果顯示較新版本的GPT-4推出後,OpenAI的GPT模型預測準確度有所下降(見圖),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是,GPT模型的定位是通用型助手,並以此基礎訓練及評估,每個新版本的重點均在於提高其生成人類感知更有用的內容,有證據顯示,這種形式的微調可增強其通用能力,但會犧牲其他應用層面的性能,有可能導致其在特定範疇的預測表現下降。
Talhaoui指出,由於分析模型分析哪些數據,及如何建構針對投資決策的數據集,將影響分析的準確度,以致愈是運用人工智能分析大數據,愈需要人類的創意思維及經驗,尤其是隨着AI技術的發展,持續擴闊機器可分析的領域,如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讓機器可像人類般閱讀,理解人類的語言文字,使投資分析數據不再限於企業營運數據及市場數據等,更可分析另類數據(Alternative Data),如監管文件、新聞文章、券商報告、社交媒體及其他文本來源,大規模收集關於公司前景的即時及細緻觀點,而人類的創意思維可用於考慮加入哪些數據,從中得到新的投資信號,分析模型會將不同信號作出整合,並得出投資觀點,再以歷史數據,配合人類的專業判斷作出驗證,便可提升預測的準確度,而鑑於市場變化太快,每年均有部分信號變得不再有用,故系統化投資需要人類從中不斷調整,以提升系統分析模型的預測水平。
Kruger補充,機器學習(ML)技術的發展,也提升機器的綜合運算能力,令系統模型可更快得出最佳的信號組合,從而預測股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