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朗普於去年11月5日勝出美國總統大選,去年11月25日時屬候任財長的貝森特(Scott Bessent)便提出美國每日增加產量300萬桶石油的目標,結果國際油價由去年11月5日收報每桶75.53美元,過去4個多月反覆下跌,上周五收報72.16美元(見圖2),記者是次專訪貝萊德行業及主題股票全球投資主管韓艾飛(Evy Hambro),亦請教他對油價後市的看法。
韓艾飛表示,目前美國政府對石油生產限制不多,影響石油產量主要因素是油價高低,而非政府限制。他解釋,由於美國現時已可以憑藉新科技生產頁岩油,故此石油總產量比10年前顯著增加,惟由於頁岩油的生產成本較高,故此當油價處於現時每桶70美元左右,頁岩油生產商的增產意願不大,當油價回升至100美元的話,有關生產誘因便會明顯上升。
根據韓艾飛的分析,美國總統特朗普目前致力於中止俄烏戰爭及解決以巴衝突,而假如俄烏戰爭告一段落的話,俄羅斯料隨即便會恢復向全球出口石油,令石油供應增加,為油價帶來壓力。
韓艾飛續說,由於石油是重要生產原材料,若油價進一步回落到60美元的話,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對全球經濟屬有利,屆時通脹可望回落,央行便可以進一步減息,這亦利好資產估值。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