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羅仕揚專欄】鐵飯碗改革只是「得意想法」

    北部都會區又好,躍動港島南又好,施政報告再多的造地起樓措施,都動輒需時十年以上的規劃和落實,從地產股在報告宣讀後的升勢,就充分反映出市場對「遠水不能救近火」的看法。相對樓市,施政報告的Gossip位,更吸引到八卦金融人的眼球。沉悶的施政報告也有Gossip位?有,單是公務員能否繼續揸穩鐵飯碗,已值得好好探討一番。

    制訂得再多好的政策,也需要有人才推動才能成事;規劃得再好的細節,也需要人才落手落腳執行才能落實。人才是企業之本,雖然老土,但卻真實。林鄭說要檢討高層公務員的選拔機制,雖然難免會給外界「自己做不好,將責任推給下屬」的觀感,不過公務員一向給外界守舊脫節、得過且過的形象,就當檢討是決策者想諉過於人的把戲吧,也不代表沒有重新審視公務員的晉升機制的需要。

    私人企業要留住人才,願景只是客套說話,願景的底蘊其實就是錢,因此商界最常留人的方式,就是加人工。政府工的人工從來不低,雖然幾乎年年有人工加,就算外間經濟再差,疫情期間裁員失業比比皆是,公務員仍能守住凍薪的底線;但卻沒有多勞多得的回報,做多了做好了,不會有額外的金錢回報;而只要做得不太差,夠年資依舊會順序升職。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苟且過活的文化,反正做得好也無利可圖,相反若做多了反而有機會「孭鑊」,倒不如舒舒服服做好本分就算,總之坐夠了也會慢慢升職。最後,有心拼博而追求更大回報的人會逐漸離開;公務員體制內,只剩下一群每日返工放工、不求上進、只求穩定之輩。不是說他們沒有能力,但卻只會做好份內事,不願替僱主拼博賣命。

    正因如此,大膽推測一下,林鄭渴望的「有能者居之」上位機制,在公務員體制內注定難以成功。私人企業以能力定高低、再以能力定回報,較年輕的壓倒較年長的擔任其上司,並不罕見,講到尾也是計算員工能夠為公司帶來的利潤,若其帶來的回報較其他人多,資深同事就算不心服口服,也只能認命。公務員體系呢?卻是一個論資排輩的英雄塚,以年資論高低的文化根深柢固,一時三刻、甚至十年八載,相信也不能輕易改變。明明資歷較少,卻偏偏騎在我的頭上;明明半年前還是低級過我的下屬,現在卻越級高過我?而且薪點比我高,即人工也比我高,敢問叫我這個前輩,如何嚥得下這啖氣?

    年輕怎麼就是錯?錯就錯在這裡全是公務員。林鄭在電視訪問內提到,構思中的高層選拔機制,可以讓有野心的年輕公務員投考,再由非公務員組成的委員會作遴選。我倒不擔心委員會的公正性,反正他們並無利害轇轕,但卻認為投考者在投考到結果公布之間的一段時間,將會很難捱,除非年資較他們年長的同事或上司根本不知道。試想像,人總是自私的,當一位下屬走去投考一個較上司高級的職位,上司心內肯定會認定這位下屬有異心,而且若下屬投考成功,即代表可供上司坐著等升的空缺又少一個,這可明顯地牽涉到潛在利益。於是,妒才的上司在結果公布前,肯定會用盡方法「玩針對」,冒求逼走有異心的下屬。

    自己知自己事,林鄭公開宣稱對公僕的要求不應只是盡忠職守,還需要「敢創新」、「想幹事」的思維,加上要檢討晉升制度,與「滿意現時公務員表現」的門面話,明顯言行不一致。退後一萬步想,公務員體系內的老Seafood,難道不知道自己是老Seafood嗎?雖然政府政策經常誤判,但也不要想像到公務員都是低能,他們當中具備能力的相信不少,而且處理Paper Work的能力肯定是世界級,但問題是在日積月累的自保文化下,「團火」早已熄滅。你叫他們創新?他們或許會想,若果提出新想法但最後實踐失敗,會否影響原本預訂的「坐夠鐘」升遷?你叫他們想幹事?若果跳出慣常「做前期工作N年、研究N年、制訂N年、實踐N年」的工作流程,上司會否覺得自己「唔聽話」,連原本以年資跳薪點的機會也失去?

    企業能夠「以能者居之」,因為他們推行淘汰機制,上到位的可以Take All,輸了只能敗走。公務員機制難以推行「以能者居之」,事關因循文化不是一時三刻能夠抹走,而且這個改變不是小手術,而是需要大規模將已沒有發展潛力可言的老Seafood大規模掃走,只留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可以斷言,這將是極難發生的事,單是幾個公務員工會的反對已經頭痕,而且由誰人定奪哪人有潛力、哪人沒有?山頭文化、埋堆文化將是整治的重大障礙。而且,政府真的有不怕得罪公僕、力排眾議的魄力嗎?

    所謂的檢討高層公務員晉升機制,最後會變成怎樣?具創新能力的年輕公僕,依然不敢越級挑戰,但為了穩定人工繼續坐下去,幾年後成為得過且過的一員。老Seafood上司繼續行使其權威,讓因循守舊苟且的因子永續下去。晉升委員會成立了,但報考的只是一眾本已差不多「坐夠鐘」等升的中年公僕,改變的,只是由原本的「夠鐘升」,加多了一層遴選機制,但由於可以選擇的依然是那批人,結果要升的還是會升。至於從外聘請?將會由各大建制政黨、地方社團「分餅仔」,或許是看看哪些做區議員、地方主任、滅罪防火會的幹事做得久了,就推舉他們投考試試。由於思維模式仍然是那一套,倒別寄望他們可以帶來甚麼具衝擊性的創新思維。

    林鄭說,她是換人最多的特首,但換得人多,不代表思維就會變得創新、效率就會提高。官僚主義一日不能掃除,也別奢望政府的執行能力有甚麼改進。論自保,公務員也不是省油的燈,當牽涉到自身利益,又豈會任由別人宰割蠶食?改革後的鐵飯碗,依然是鐵造的。過得幾年,再次說起這些所謂的檢討或改革時,或許只記得,這只是林鄭任內其中一個「得意想法」吧。

羅仕揚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