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薛偉傑專欄】摺屏手機雷聲大雨點小 去年佔全球出貨不足1%

【明報專訊】以一機兩用、兼備手機和平板兩種形態、可自由切換為賣點的摺疊屏手機,曾經令人熱切期待。可是,兩年多下來,這個智能手機行業中的「新貴族」產品,卻似乎顯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除了售價極高、銷量極小之外,在可靠性、用戶體驗、體積和重量等各方面亦未如人意,未能真正掀起一個新風潮。

根據全球顯示領域的諮詢機構DSCC去年底發表統計數據,2020年摺疊屏面板的出貨量只是大約310萬片。換言之,可以說,2020年的摺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就是大約310萬部,仍然是非常小眾的產品。

與去年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達到12.922億部相比(IDC數據),摺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大約只佔當中的0.24%。若是真正受歡迎的智能手機,一個型號的銷量也至少超過1000萬部。以310萬部的銷量,還要由多個品牌的多個型號來瓜分,每個型號的實際銷量可想而知了。

性價比欠佳 工藝不成熟

摺疊屏智能手機銷量未如理想,原因有好幾個。首先,名牌摺疊屏手機售價動輒介乎1.3萬元至2萬元,單是這點就已經有些令人望而卻步。

雖說摺疊屏智能手機同時具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兩種形態,但以上述售價來說,甚至比一部旗艦智能手機和一部旗艦平板電腦的售價總和還要高一點。可是,左右摺疊屏手機的屏幕張開時,通常也只是7.6吋至8.1吋。以平板電腦來說,這其實只相當於廉價產品尺寸,比旗艦平板電腦的屏幕至少細了2吋或以上;若是上下摺疊屏手機,其全屏尺寸就更小了,與主流直版智能手機根本相差無幾,也不可能當作平板電腦來使用。

其次,左右摺疊屏手機的厚度、體積和重量,幾乎就有如兩部直版智能手機。有些過來人就以「板磚」來形容,覺得帶在腰間或褲袋都很不方便。

更重要的是,摺疊屏智能手機的工藝至今還未完全成熟。最顯眼的,就是屏幕上的摺痕。雖然去年和今年的摺疊屏智能手機的摺痕已經沒有2019年的第一代產品那麼明顯,但距離隱形仍然相當遙遠。

至於部分產品的可靠性,亦比較不如人意。有內地媒體引述內地一名資深手機銷售業者表示,華為第一代摺疊屏手機的換屏率居然高達50%,而三星的摺疊屏斷屏問題亦從來未消失。

除此之外,屏幕是否貼合、摺痕是否明顯等問題,也一直是困擾在消費者以及手機廠商之間的問題。

亦有內地媒體引述一名消費者表示,他在2020年4月花1.5萬元人民幣購買一部華為摺疊屏手機,至今已經換過三次屏幕。三次換屏的原因當中,有兩次是屏幕翹起,每次換屏的收費高達7000至8000元人民幣。報道指,售價高、用戶體驗又欠佳,部分消費者使用過短時間,「貪新鮮」過後,就將之轉手賣掉了。

「後手機時代」料相當漫長

有些業者指出,智能手機行業經過10多年發展,早已陷於「創新樽頸」狀態。摺疊屏智能手機其實只是透過擴大屏幕面積來升級,雖然比幾年前出現的全面屏手機較為創新,但也不算是顛覆性的產品。

業者認為,現時已經進入了「後手機時代」,即是智能手機行業越來越缺乏創新,但另一方面,可以取代它的下一代流動智能終端設備,又未出現。在這情形下,雖然摺疊屏手機的工藝還未成熟,但卻可能是「後手機時代」的最後一個顯著創新,故仍然被多個手機品牌視為必須搶佔的戰略高地。

據悉,除了早已推出摺疊屏手機的三星、華為、小米、Motorola、「柔派」(FlexPai)之外,傳聞蘋果、OPPO、vivo、魅族未來也可能會入場。而「柔派」(FlexPai)最近更趁着「雙十一」,將它的5G摺疊屏幕手機的售價大降至4799元人民幣起促銷。

有估計稱,今年的摺疊屏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有可能達到約900萬部,比去年增長幾近兩倍,但佔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依然不足1%。摺疊屏手機未來是否真的能夠為手機行業打開新局面,現在還無法確定。

如果將來全息影像(Holographic Display)技術成熟,透過智能眼鏡或VR頭戴設備來觀看影像或者進行沉浸式工作,則可能不再存在面積局限。屆時,單純強調屏幕大小的摺疊屏智能手機,就會失去優勢。當然,這絕不會在三數年間出現,預料「後手機時代」將會維持相當漫長的時間。

明報記者 薛偉傑

[薛偉傑 科技觀潮]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