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久利生專欄】經濟學人燈力強檢虛擬宇宙

先同讀者拜個早年,在座各位都要虎中作樂,而貫穿全年投資主題當然是通脹猛於虎。港股可能未死但聽講股評人已先七孔流血,對手AI揀股智能分析已經夠噱頭,縮表加息市場反應又愈來愈難捉摸,睇錯勢輸錢都算,還要無止境滿足散戶,除非你有可以媲美《經濟學人》封面反向指標的絕頂燈力。

總覺得Economist報道是很詳盡,但慢工出細貨,深入得來總會慢兩拍,時機上摸頂出故仔,容易撞正市況牛轉熊(熊轉牛較少?),變成了最有力的反向操作指標,很多股票轉勢投資也是如此。但又可以想多一步,好像近年虛擬新資產快到舊媒體往往都反應不來,《經人》那樣都燈得到就真的要Do look up to。

筆者閱得最新一期一篇題為”Battle of the blockchains - The race to dominate the DeFi ecosystem is on - Ethereum is losing market share” 已能心領神會,正如在fb寫道「而家至整篇講 OpeaSea呢,就真係廣東話「嘥氣」(順手食字講埋 ETH  gas fee食水深)」,加密幣反向指標的情況可能更形突出!

說實在,上文未算有何超級獨特見解,都是引述磚家指去中心化無大台,但 DeFi 搞搞下又獨大又慢又貴的現像,於是衍生出有競爭要分餅仔等問題云云,再順帶提到例如Avalanche、 Solana、Terra 等不同平台及幣種而已。

但言猶在耳,據報OpenSea遭攻擊被竊取超過300個以太幣(咁少?),而Solana數月內再度停運48小時。適逢加密幣市場暴跌,有借貸平台的DeFi用戶,便因為網絡擠塞被圍封而欲救無從,導致要大規模「斬倉」,遭強制動態清零,損失慘重。

至於封面故事五大科企MAAMA 的所謂超大野心,都是一大輪自由市場主義伸延,結論是在真正未進化到下一代互聯網前,都不要胡亂反壟斷,元宇宙、無人機、電動車、量子計算、超級晶片什麼也好,總之就讓他們的投資先動起來;此外,又講下爭做虛擬實境接入硬件終端的first mover advantage及虛擬割地收租佬。

本欄卻認為最有趣之處,是反映可能之前投落的原來並非什麼石破天驚之作,則現在又憑什麼叫人相信你,況且聯儲局收水吸星大法,企業融資成本只會愈來愈高,但有錢就可以任性all in;其次是看來幾間巨企無辦法不去互相踩過界(重疊佔總銷售比自2015年至今倍增去到40%!)。但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最重要是報道一出街又燈到推散了美股!

而此套宜鬆不宜緊、否則會打壓科技創新的說法,竟又與本周《明報》一篇特別有用心的「相關」報道有點不謀而合。文章是指近年NFT(非同質化代幣)興起,其主要涉及侵權事宜的交易灰色地帶陸續浮現,專家相信「NFT交易平台手鬆的用意是吸引更多人參與NFT或區塊鏈活動。」

事緣記者將《明報》商標及報道摘錄,鑄造成NFT並於交易平台上架,過程只需上載作品再輸入名稱、描述等內容,期間毋需提供聲稱擁有版權的證明文件;又稱市場上也有下架例子,但明報NFT上架逾一周後仍能共存,反映平台審查制度寬鬆。

久利生以為,所有網上所謂marketplace 起初都似存在同樣的「盜版」(贋品NFT?)問題。雖然傳統文明商業法律上明顯已屬於侵權行為,但在商言商,平台一般都不會主動跟進。Opensea官網說得清楚明白,作品要達到一定交易量才要審核,卻最終有沒有認證,作品都可以交易。簡言之,最重要的是夠量,及夠潮。製作人或參與者可能也要接受食得咸魚抵得渴,水至清則無魚。

無論如何,元宇宙才華燈初上,所謂web 3.0的無限之戰已打開商機,但有排都未到endgame。虛擬NFT通脹但實體貨幣收緊。幻變世情真實人性,移民日日行商店,樓下只有思念,但倉鼠已有人代出NFT,帶出區塊鏈的人血饅頭反思。所以,偵查報道要編註記者上載《明報》的報道只為做測試,不為金錢利益,文章刊出後,相關NFT將下架,值得一讚。但很好奇,報頭的價值最終是升還是跌了?

久利生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