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羅仕揚blog】分‧釋

「對,我們的分析員把吉利的目標價下調了......變得太快?這也是研究部同事,根據最新數據作出反應.......」坐在附近的內地人同事,剛用普通話和一位內地客戶交代過,旁邊另一位同事的聲音又傳過來。「係,你想落Buy Order?我諗唔得啦,Geely而家係Conviction Sell List......我明,跌咗咁多想撈底,但呢個係Internal Policy......」這幾天,圍繞在身邊的同事,說來說去也只是一隻股票 ------ 吉利汽車(0175)

從來沒意識到,原來有投資吉利的客戶數目,竟然有如此之多。身旁同事向客戶解畫的電話、電郵不絕,主要談及的也是吉利。也怪自己想得不夠透徹,作為內地汽車股的龍頭,如果客戶Pick中汽車股板塊,吉利確是不二之選。正因為多人買、多基金揸,一份預料之內的銷售數據,幾份狠狠下調目標價的大行報告,才惹來如此廣泛的關注,甚至蓋過中美貿易談判,成為2019年開局的魚缸焦點。

吉利近期可說是多災多難,股價跌足N日,由13元一直跌至10元附近,短短幾個交易日,市值蒸發了四分一。雖然早知吉利高峰已過,由2017年的藍籌股王,到了2018年成為年度跌幅第三大藍籌,但卻想不到再跌下去,竟然是如此急勁而無底。行業層面來看,利淡整個汽車業板塊的消息不少,計有內地年中開徵汽車購置稅、外資獲開放進入汽車業,以及入口車減價等;但這些都不是今天才出現的壞消息,普遍已醞釀一段時間,而吉利在以上消息出現時,股價亦只是徐徐向下。我主觀地確信,引爆吉利暴瀉這個炸彈的引信,是那幾份削減目標價幅度驚人的大行報告。

首先發炮的是大摩。大摩在上星期四,將吉利目標價由15元,下調至8元,下調幅度達到47%,評級亦下調至「減持」。大摩的報告,在業界一向有「摩笛」之稱,戲指是「吹邊隻升邊隻」。雖然是說笑成份居多,真實情況應該是大摩的Sales夠牙力,客戶又具實力,Sales成功說服到客戶根據Research的意見落盤,自我實踐了報告所建議的方向;不過當相同的情況屢屢發生,就會吸引到更多投資者跟風,間接協助大摩「達標」,而客戶樂見點石成金,就更願意聽從Sales的建議。吉利的情況亦不例外,大摩削目標價降評級後,股價即日跌逾6%,「摩笛」之聲再次奏效。

不過這只是前奏,吉利周一公布去年12月的銷售數據,正式宣判去年全年銷量不達標。眼見吉利連跌4日,再加上銷量欠理想的負面因素浮面,大行們一窩鋒地爭先恐後唱淡。美銀美林最精神分裂,評級可以由「買入」,一下子下調至「跑輸大市」,這豈不代表分析員之前嚴重看錯市?如果早前有客戶聽了Research分析買吉利,股價急跌後,分析員降了評級就可抽身,但客戶忍痛止蝕又該當如何自處?瑞信亦不遑多讓,目標價由29元急降至11元,下調幅度逾62%,難道一份銷售數據,一夜之間,就足以令吉利的估值跌了62%?憧憬吉利有望到價而早前入了貨的客戶,就只能聽Research「老點」?

不,不是說Research要百分百準確,如果真的能百發百中,Research根本不用打工,自己炒已經發了達。明白分析講求數據,了解行業的金融專才,因應行業及企業自身發展,再實地考察、與管理層對話等,對各項營業指標作出預測,再計算出公司的估值,釐定目標價及評級,這是分析員寫大行報告的流程。重申我的觀點是,無論用甚麼Model作分析,對同一股份的任何Projection,只要略略學過「砌Model」,就會明白短時間內,實在很難出現如吉利報告般的重大變化。如果有,這不是分析、亦不是推演,而是推倒重來,推翻了先前所有的預測,再建立新的看法。促使分析員去破舊立新的,很可能不是別的內在因素,而是已經下跌了的吉利股價。

此話何解?意思是,甚麼分析可能都是假的,大行分析員純粹是見到吉利股價急跌,於是先作出唱淡的結論,再由結論倒後「反砌Model」,列舉不同的負面因素作論據,倒敘出整個看淡預測的論點。可能有人會問,這有甚麼問題?寫作層面上,當然沒有問題,更可加上「行文流暢、論點論據清晰」的評語;但別忘記這是一份理應具前瞻性的大行報告,等股價跌了才唱淡,等股價升了才唱好,這不是預測,而是「馬後炮」!既然是「馬後炮」,客戶又何需付費來閱讀大行的Trading Idea?更進一步,如果有之前手持吉利的客戶,周二聽了報告建議,沽貨兼開了吉利淡倉,周三吉利因發改委力撐而大幅反彈後,豈不是來回給打了兩巴掌?

愛回帶,大摩作為第一個發炮,如此看來,豈不是最具前瞻性、最不似從結論「倒砌」論點?唔,不如看看大摩對吉利目標價及評級的變化。大摩是由去年七月底開始改變對吉利的正面看法,目標價由30元降至20元,評級降至「持有」。半年業績後,大摩睇法無變,但到了九月中,突然再將目標價由20元大削50%至10元,評級進一步降至「減持」。到了十二月初,大摩又突然將目標價上調50%至15元,兼且調評級,到了上星期,再狠狠「掟」落8元。30 --> 20 --> 10 --> 15 --> 8,如此「彈出彈入」,若用陰謀論來猜想,應該聯想到很多故事。

與吉利類似的情況,去年不也曾發生在騰訊(0700)身上?騰訊持續破頂,大行接力唱好,甚至給予600元以上的目標價;到騰訊真的不行了,又紛紛在股價殞落後才合力唱淡。有結果後才找理由來分辨解釋,這不是分析,只是分‧釋。

羅仕揚

其他報道:

 

【誠哥接貨】李嘉誠接貨郵儲行 規模近百億元

【港航危機】傳港航與國泰談引資 或涉股權合作

【海港聯盟】競爭事務委員會:正調查「香港海港聯盟」

【世紀一撻】MOUNT NICHOLSON首宗撻訂 買家損手3609萬

【租盤湧現】海之戀明起收樓 暫錄100個租盤月內增一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