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專欄】馬斯克新公司構思 比移民火星更瘋狂

【明報專訊】自去年7月中之後,相隔了13個月,創業狂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新公司Neuralink日前再次展示它的「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術研究成果。只見這次的新版本腦機接口裝置LINK V0.9,濃縮至只有直徑23mm,厚8mm,面積和一枚硬幣相若,只是厚了一點。這裝置能以寬度大約只有4至6微米的柔性電極絲連接至1024個腦神經元,以收集腦部信號;並由舊版本的有線傳送信號和有線充電(經USB Type-C接口),改進成無線傳送訇號和無線充電。馬斯克聲言,植入手術是由該公司自行研發的神經外科手術機械人自動進行,已經先後植入至3頭小豬的腦部,它們全部都顯得健康。

短期目標:助腦損傷殘疾人復康

其中一頭小豬已經植入了2個月。另一頭小豬則在植入一段時間之後,又故意再取出該裝置,目的是要試驗將來可能有需要取出舊版裝置(以重新植入新版裝置)。直播現場還展示了豬腦活動圖像的實時無線傳輸。當有人撫摸豬鼻或者給牠胡蘿蔔時,電腦畫面會活躍起來,顯示出牠的神經元作出反應。

雖然馬斯克並未談及在腦神經信號解碼方面有沒有取得進展,但他在去年7月及今年5月都曾經表示,希望能夠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最早在今年內開始對人類進行臨牀試驗。馬斯克承認,這種腦機接口設備在推出初期,價格將會非常昂貴。但他希望,最終能夠將價格連手術收費降低至數千美元。據悉,他的短期目標是,先針對腦部和脊髓損傷病人,協助他們恢復肢體功能;或者協助殘疾人控制機械臂,協助失明或失聰人士回復視覺和聽覺等。的確,馬斯克是奇人,其想法有別於一般人,這些大家都寄予厚望的醫療用途,只是他的「短期目標」。

終極目標:讓人腦與AI融合

其實,Neuralink的創立,乃緣於馬斯克本人對人工智能(AI)迅速發展的憂慮。自2014年以來,馬斯克已曾經在多個場合反覆警告過人工智能的危險性。其中,2016年6月,在美國科技媒體Recode舉辦的Code Conference中,馬斯克表示,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過不了多久,人工智能就會在認知能力和智力上全面超越人類。最嚴重的後果莫過於爆發戰爭,人類被人工智能毁滅。

即使在最「無害」的情况下,由於人工智能的智力程度和工作效率遠超人類,這個社會的管理權最終將會落入人工智能手中。在這種情况下,人類雖然能夠僥倖地生存,但卻淪為了人工智能的「寵物」。

但馬斯克認為,要想限制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做不到的。因此,他構思的解決方法,就是在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類之前,先讓兩者融合為一體。或者說,是先找到讓人腦駕馭人工智能的方式,令人工智能只成為人腦的擴充部分,只能服務於人類。他成立Neuralink的終極目標,就是在25年內研製出所謂「全腦接口」(Whole Brain Interface),令人腦內的所有神經元都和人工智能的載體聯結在一起,並將人工智能當作人腦的擴充。

防止人類被AI統治

這種接口能夠讓人腦無線連接到雲端,從而能夠和電腦甚至其他擁有同樣接口的人腦連接。這樣,人腦和外界的信息交流就會變得輕而易舉,感覺就像是在自己腦海中思考一樣。屆時,人類收發電郵或存取資料庫,都是完全直接的,毋須倚靠雙手和鍵盤。另外,這些擁有「全腦接口」的健康人的腦,將可以組成彼此直接交流的「巨腦」網絡,發揮強大的功能。

無可否認,筆者非常佩服馬斯克的超凡想像力和超前思維。但人工智能至今也沒有自主意識或自我繁殖的能力。至少在相當長時間內,也沒法做到。况且,只要美國和俄羅斯軍方不去研發具有自主意識或自我繁殖能力的人工智能技術,這個潘多拉盒子也不會打開。

再者,別忘了,人工智能的電源開關始終掌握在人類手中。他所說的人工智能統治地球,實在很像MARTIX等美式電影的劇情,會不會太過杞人憂天?

明報記者 薛偉傑

[薛偉傑 科技觀潮]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