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專欄】施政報告近了 現放鬆樓按「大合奏」

【明報專訊】近日各大媒體的專欄都意外地有類似的觀點,無論是《立場新聞》或《港人港地》,是《晴報》或《信報》,是「施老闆」或「青姐」,都在「大合奏」,建議要放寬按揭限制及壓力測試。當然,各專欄作者有各自獨特的筆風,但文章到最後總會得出同一結論,直指目前按揭政策之不合理。這種環迴立體聲「大合奏」,對於近兩年充滿衝突的香港,確實是難得的團結。

就像看到久未露面的政界人士突然企街站、派傳單,或淚流滿面開記招一樣,大家會有一種「選舉近了」的感覺;看到各財經專欄突然唱同一調子,再看看日程表,筆者恍然大悟,原來是「施政報告近了」。

異口同聲批評金管局政策脫節

放寬按揭的論調其實一直存在,但踏入9月更頻密。例如經絡早在月初的記招,已直言「政府應放寬千萬元以上物業按揭成數」;中原創辦人施永青在本周一接力,在AM730的專欄指美國長期低息,「為甚麼金管局仍要求銀行為借錢買樓的客戶做壓力測試」。徐家健教授上周在《信報》批評「1000萬元以上的樓按,按揭比例一下子由八成大跌至五成,有什麼經濟邏輯」;胡孟青其後又在《晴報》的專欄批評,這按揭成數的差距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有趣的是,一直被視為建制派宣傳部的《港人港地》,以及被視為「黃媒」的《立場新聞》,也在本月刊登相似的評論文章,看來政治立場的鴻溝,沒有分隔到買樓上車的願望。

政治立場鴻溝 沒分隔買樓上車願望

各文章除作出上述「兩大訴求」,亦異口同聲批評金管局的政策與經濟形勢脫節,同時紛紛描繪一旦放寬限制後的美好畫面︰刺激換樓鏈、在經濟困難時助市民買樓置業、改善居住環境。

有業內人士對本報直言,放寬壓力測試及千萬元物業的按揭成數,是業界的共同訴求,近日趁施政報告前夕紛紛「發功」,各自在不同媒體的專欄上要求政府撤辣,務求重演去年施政報告放寬按保的一幕。

但有銀行界人士認為,即使以「助人上車」為包裝,也不見得會令林鄭政府動容,因為不同於零售、旅遊等行業,樓市在疫情之下並沒有受損,雖然樓市成交一度淡靜,但每當疫情回穩,交投亦會轉為活躍,加上政府對於樓市是否過熱的敏感度極高,施政報告放寬按揭及壓測的機會不大。

放寬按揭難助政治問題降溫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出,去年出現「林鄭Plan」,放寬600萬至1000萬元物業的按揭成數,因為政府當時判斷,助年輕人買樓可能社會運動降溫,但目前政治氣候已「無彎轉」,放寬按揭難助政治問題降溫,而且經濟最大的問題是疫情,在GDP可能未見底、失業率或會繼續上升的預期下,放寬按揭是危險的決定。他相信政府寧願繼續派錢,也不會在按揭政策上着墨太多。

[李曉佳 財經澡堂]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