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久利生專欄】谷針竟送實樓 虛幣卻變迷債

「點呀,仲未打針?」與九七前以健康為由提前退休移加的前高級公務員長輩P通電話。

「未啊,考慮緊。」我認真hea答。

「其實驚乜嘢?打啦。」

「唔係嘅。都啱嘅⋯」想仿效電影三五成群式和應,但結果未講完已被打斷。

「我全家都打了,個個都叫我打。」雖然是阿斯利康,但長期病患都是小心為上。

「你都係唔好打穩陣啲。」我如實建議。

「但如果海外打針都有得送凱滙,咁又唔怕打呀。」當年月華街打拚至麗港城,如今快去谷針駿業里。

「咁真係搵命搏,哈哈。」我試圖打完場開電視睇歐聯。上次回加探親已是2017年,記得bitcoin當時剛破萬關不久。

為配合政府谷針地產商原來可以去得好盡,商界展關懷,還有什麼不可以?香港地,原來政治創意窮得只剩下送實樓,虛幣咁大件資產無人提?打疫苗送bitcoin可能異曲同工。

有讀者關心前文提到朋友C的近況,「不用擔心」,但著實也已分不清是沽清離場還是仍有些free貨在手。隨著比特幣進入上落市,群組亦由爆單邊SH互相支持,變成初時仍鼓勵問好及後開始猜疑分歧,以至於最後寂靜轉移話題講其他事情,包括以幣賺息。

彭博周末的報道亦支持C的這個想法,根本可供選擇的資產回報超低,「有錢冇埞泊」之苦,令財資市場人士大為頭痛,crypto們便正好「虛」位以待,據報道透過將閒錢泊入特選USDC(USD Coin)帳戶,便可獲最高年息7厘「腰」,是國庫債券的十倍有多,咁你知咩料啦。

看法上,本欄以股入幣,上一篇文所講的40k心理關口,「曠日持久不宜失」,看來不幸言中,雖然已有人講會落兩萬,但筆者同意長遠而言三萬已是靚價,相對夠「值坐率」(唔會被輕易震走),前題是客觀條件維持不變,例如是QE式通脹下的投資機會。

「比特幣,長遠都係升的。」高手E語重心長說,「最重要是分散、分注、分成。」前兩者易明,但分成?對,是分成。雖我們不碎,但比特剖心,E兄意思原來是每約四年便會開邊出現減半效應,獎勵縮水並大幅影響挖礦意願,somehow比特幣便會呈急升之勢,剛好一年前便是第三次減半,當時「專家估2021年漲破10萬美元沒問題」,其後比特幣屢創新高。

筆者引述這個「周期」的講法,用意有二,是一長一快的概念:一是貧窮限制想像力,對年年七位數b仔、幾個單位收租的新香港人,比特幣是長期的理性投機,是剛需而非剛衰;二是比特幣開礦唯快不破,以現今量子電腦的高運算力,不出數年便可能化解現行代碼區塊匙制,說不好到時將全盤否定以上前設的幣牛。

為免短期連環不幸事件發生,E先生當然一早做好企画,連開三個屬不同jurisdiction的交易平台,乾坤大挪移,靈活套戥不同地區的虛擬資產政策,他甚至教路要用BNO開戶、外幣入金。「你睇香港政府發牌諮詢,強制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只可向PI提供服務,你想像一下出年會點?」

難怪有香港虛擬資產行家已表態,期望發牌制度可放寬,容許向散戶提供服務,否則只讓專業投資者參與,或會令散戶更大機會透過海外渠道無牌交易。是保護抑或是趕絕香港人在炒樓以外的所謂「世紀發達機會」?

一聽「專業投資者」五隻字,令人不其然想起當年震動整個中環的雷曼迷債事件,一球美金的等號,成為往後港金融產品銷售的免責入場門檻,及「清楚、明白」的流行文化符號。但時移勢易,制度不善人為漏洞的補救措施,借(錯)用於監管追不上科技演進的當前,fin-tech定tech-fin,值得我們行內深思。

至於新華社去周五發表題為《加密貨幣,是金融創新還是「龐氏騙局」》,坦白講新意欠奉,只為配合內地最新監管風向。要獨立思考正反兩面理據,本欄建議可查閱Nouriel Roubini 及Nassim Taleb近年的意見,以至是David Webb的舊文,似乎參考價值更大。

久利生

即like財經拓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財經拓撲-639932416206133/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