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致力推動紡織科技與農業食品科技的南豐作坊正式推出合作伙伴服務,為不同行業、規模的機構提供度身訂做永續發展方案,協助在營運方針、材料、產品等不同層面加入永續發展思維。南豐作坊總經理暨亞洲區主管Cintia Nunes表示,這項工作的目標是為環境與社會帶出正面影響,在ESG減少損害的思維之上,走出更遠一步。
南豐作坊本身有營運創投基金,投資目標為創新紡織科技與農業食品科技的種子至A輪初創公司。除了投資,南豐作坊也致力培育初創成長。Cintia強調,為環境和地球帶來正面影響,是南豐作坊的最大願景。為此,南豐作坊成立以來一直努力羅致不同層面的持份者,包括各大小品牌、零售商、生產商、學術界、投資者、初創等等,建立出一個生態圈。就在這個擁有豐富資訊、專門知識、創新研究、相互扶持的背景之下,造就了新推出的這項合作伙伴服務。
Cintia表示,近年愈來愈多機構、企業提出如何推進永續發展的諮詢。「不論是企業或個人,我們都切實感受到氣候轉變的問題,氣溫上升、水災、風災等不斷發生。」來自消費者的要求、監管要求,以及農作物失收導致商品價格急升等等因素,也促使企業加快推動永續發展。南豐作坊新推出的合作伙伴服務,就是協助企業、機構,度身訂造方案,達到永續發展這個目標。
服務的內容,包括針對企業關心的主題去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展覽、零售快閃體驗等活動。Cintia表示,每間企業在永續發展的推進上都處於不同階段,南豐作坊會根據需要,透過不同活動,在專家及專業知識的輔助下,協助合作對象探索方向、制訂計劃,各自尋找所需。
這項服務試行了8個月時間,已與近50個全球品牌和機構合作,Cintia表示反應正面。這些公司分別有銀行、保險公司、航空公司、家具、FMCG(快速消費品),來自歐美及中國。公司規模有大有小,除了上市公司,也有中小企,預算為5至7位數字不等。
即使有了方案,也要配合適切的測量方法去監察效率和進展。南豐作坊提倡採用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概述的九大地球界限(Planetary Boundaries),以及衡量、管理和優化投資影響力系統(IRIS+)。
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的科學家把地球問題歸類成九大板塊,除了氣候變遷,也包括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系統變化、海洋酸化、化學污染等等。Cintia解釋,採用這套系統去衡量解決方案是否有效,原因是除了一般較受注重的氣候變遷及減碳,還有其他威脅着地球健康的問題都應予以關心。
「我們希望可以影響到更多企業,把理念融入到營運中,能夠在整個供應鏈、由上游到下游都能夠考慮到這九大範疇,進行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
Cintia表示,南豐作坊目標要做到的永續發展,跟ESG工作在觀念上有相異之處。「兩者是有重疊的地方,最大分別在於ESG可以被理解為防止負面影響的負責任營運;至於永續發展就是要帶出正面影響,全面地關心環境,而不限於公司營運之上,範圍要闊得多,ESG也涵蓋其中。」她強調,南豐作坊希望永續發展方案可以影響企業營運者考慮更多,除了減碳,還會關心對水源、土地、化學等的影響。
另外,Cintia表示也會關注漂綠的問題,除了南豐作坊會做好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之外,也會尋求外部專家的意見,做好把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