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國富氫能食正國策 負債率高

【明報專訊】今年2月,城巴首架雙層氫能巴士投入服務,香港人可實際感受一番氫能汽車和傳統汽車或電動汽車的分別。除了巴士,本港股市亦早有氫能企業登陸,且看來陸續有來,包括今次介紹的江蘇國富氫能(以下簡稱:國富氫能),集團於內地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及相關產品銷量已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市佔率近三成,但領先的市場地位,卻未能為集團帶來半分盈利。

撰文 旻晞

若說氫能企業,目前在港掛牌的便有億華通(2402)、國鴻氫能(9663)兩家公司,而國富氫能於4月5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前3周,另一家氫能企業上海重塑能源亦同樣已入表申請來港上市,好不熱鬧。

主攻車載高壓供氫系統 佔收入58%

國富氫能是內地氫能設備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於氫能產業鏈上同時涉及製氫、儲存、運輸、加氣、用氣各環節。目前,公司向客戶提供4種氫能設備產品,包括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及相關產品;加氫站設備及相關產品;氫氣液化及液氫儲運設備,以及水電解製氫設備等等,最後兩項產品才剛於去年推出市場並首次錄得收入。而車載高壓供氫系統目前仍是集團主要收入來源,佔去年總收入的57.6%。

說起氫能,其實可說是近年「當打」行業之一、尤其於內地,相關的支持政策可謂「層出不窮」。早於2022年3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便將氫能視為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並計劃到2030年形成完備的氫能產業體系。到今年相關政策文件更是「密集式出台」,工信部等國家7部門於2月發布《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圍繞石化化工、鋼鐵、交通、儲能、發電等領域,構建氫能製、儲、輸、用等全產業鏈技術裝備體系;3月發布的《2024政府工作報告》,便提出加快前沿新興氫能等產業發展;同月,發改委及工信部等7個部門頒布《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新增氫能全產業鏈專項指導目錄,擴大氫能基礎設施範圍,並將氫氣生產及氫氣設備生產納入該目錄等。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及技術愈趨成熟下,中國預計將成為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最大的市場,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估計從今年約8900輛增至2028年的10.85萬輛,複合年增長率約為86.9%;連帶同期車載高壓儲氫瓶銷量,以致車載高壓供氫系統銷量的複合年增長率亦分別達87%及86.9%。

毛利率保持擴張 未能扭虧

市場發展正高歌猛進,亦帶動國富近年收入增幅加快,尤其是如上文提及,集團去年兩範疇新產品商業化,帶動去年收入按年升45%至5.22億元(人民幣,下同)。另外,集團毛利率持續保持擴張,尤其是去年毛利率便急升6.34個百分點至17.82%。其主打產品: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及相關產品的毛利率便由2022年的11.7%增加至2023年的18.4%。公司指出,主要是由於去年儲氫量較大的車載高壓供氫系統的收益佔該產品總收益的比例較2022年增加,而儲氫量較大的車載高壓供氫系統的毛利率通常相對較高;再加上去年作為生產儲氫瓶主要原材料之一的碳纖維的市場價格下降,均導致同年相關產品的銷售成本減少。

按去年銷量計,公司是內地最大車載壓儲氫瓶公司,銷量達1.09萬個,市佔率29.4%,與第二名的26.9%可謂「一時瑜亮」。不過國富的市場領先地位,並未有為集團帶來可觀的盈利,反而是至今仍未見扭虧。究其原因,非收入問題,而是成本問題,且成本壓力更同時來自多方面。

去年銷售開支急增96%

首先是行政成本。2022年國富行政成本大增87%至8800萬元,已是同年毛利的兩倍以上。對於行政成本大增,集團指主要來自僱員薪酬及福利、亦因當年曾嘗試A股上市令專業服務費增加,再加上集團維護及升級其辦公室管理及營運有關軟件及系統,帶來一筆技術服務費。即使去年集團未有如2022年有一筆A股上市的專業服務費用,但似乎「開大」了後成本難降,其行政成本仍有3.4%增長至9100萬元,已相當於同年毛利的98%。

值得留意,國富氫能去年的銷售開支亦急增96%至4350萬元,增幅高於同期總收入的45.4%增幅。集團解釋除僱員福利開支增加外,亦由於來自加氫站設備及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回升1.26倍,而一般而言,相關產品銷售的應計售後服務費百分比高於車載高壓供氫系統,直接帶動銷售開支急升。

控制成本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再者,集團負債水平亦較高,去年底淨債務權益比率達89.1%,故亦可留意到集團財務成本亦不輕,2022年達1197萬元,按年急升1.31倍;至去年達2285萬元,按年再急升91%。

總括而言,國富於成本控制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否則即使收入加快上升,也是扭虧無望。國富氫能2022曾嘗試於A股上市,按當時上市文件顯示,集團2019、2020年亦是虧損,即公司5年累積虧損近3.2億元。值得留意是當年文件曾提及「公司有望收窄虧損並預計於2023年實現盈虧平衡」。如今看來,這個預期已落空了。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