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久利生專欄】「灣視」的財經新聞頭條

中秋請假小休,期間特別為通關做好準備 - 橫掃本地主題公園、酒店郵輪,套戥staycation掉期。而十月前政策市的估計算是應驗,但狠手程度仍有點超出筆者預期,而與此同時,default事件此起彼落,油價大宗商品到內房大宗新聞,財經一日都嫌長,或好似007咁no time to die「嫌命長」,一日便兩單高調停牌。

本欄沒有股東層面的內幕或小道消息,也沒有買賣1097。只是遠東姓邱的離場漸漸成為市場共識,其之前是否代客泊車或屬過渡安排已不重要,新世界鄭氏家族作為稱職的被動投資者,一直沒有跡象願意實際接盤,如今卻傳出續由鄭家純(而非鄭志剛),未知家族今後是否由幕後跳到台前。

開電視會否改名做新電視(即 好似以前新巴、新渡輪咁)仍是未知數,但所投射牽引的中層前線變動及傳聞卻已經一籮籮,特別是四人幫的動態,據知單是財經枱已有頗大轉變,一是紅二代因邱營淡出而降格,加上節目經驗新聞知識所限,只好變回主力大灣區及普通話;二是大台前有線財經舊人回巢接掌finance desk,並碰巧大台近期出現的一大輪離職潮,似乎又有另一番人事景象。

有趣的是,世道逆走,很多行業的監管大原則、硬條例,似乎都已經「不合時宜」- 監管機構當然不用也不易解散,但好像通訊再到廣播行業,多年來談論的跨媒體控制權、持香港身分證股東、大陸落地權等等,不時引起公眾聲音,現在看來也不正確、不全面,單是叫「本港台」都可能有問題,電視全靠廣告客戶,地產要共富、金融該讓利、老麥當致歉,牌照所(寬)限化身「大灣區台」似是應有之義了。

大灣區電視台或頻道,筆者不甚了了,若說大灣區以廣東話為共通語言,牌照上便可以開方便之門?但似乎目前仍要滿足普通話時間及官方假定的觀眾需求,及國語的主導地位,本港電視台要以大灣區台的名義在大陸落地及香港播放,眼看還有好一段路要走,而好像是恒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以及網上連番分享轉載的片段,本地電視的大灣區台於新聞選題及節目取材時又要如何先過濾、再包裝?還是其實早已有行之有效的落地模式?像恒大一連串事發經過,是報還是不報?

說到恒大事件,其實結局一早寫在牆上。據筆者認識的債市中人,早三四年已明確道出恒大債的問題所在,電視節目當時也有引述,內房一味八九以至十幾厘高息債易發難收,「要賭不如賭阿根廷、俄羅斯主權債。」如今不少銀行中人日日對住bloomberg機數美元債collateral 到期日,彷如回到過去雷曼迷債爆煲時的那段日子。筆者時常都說,金融市場也有物理定律,地心引力free falling body無外力使用的話,善後工作不外乎幾個套路,離不開就是拆骨,再特價而非善價而沽。

反而整個過程本地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合規管理、及做deal時有否恪守收購及合併守則,都是對港交所、證監會、金管局的一次reality check,讓本地市場人士觀察下究竟是有其聲稱的獨立性,還是東莞銀行租得起IFC、但幣商有錢仍難落戶ICC的政策誤區。

恒大事件的另一個dimension,是側面反映內地全面脫虛入實或脫虛向實。Tesla除了正現金流當然是重大利好,最刺激股價向上,但要數最juicy當然是買比特幣!但在內地當局連番打壓下,變相也封殺了恒大若然以虛幣贖實債的bailout,當然是妙想天開,但當初與其學人閉門造車,反正都是炒概念圖,還不如索性炒幣更加迫真、實際,而且又點都吸引過在灣仔開家所謂coin+cafe+NFT的實體店。

網上有不少人都分享《價值投資經典戰例之中國恒大》,本欄不打算加入打落水狗(之前追沽恒大的另計),並且重申支持出版空間及創作自由。但要將Xu Jiayin加入價值型投資的陣容,恐怕Peter Lynch不會即時宣告破產並解散基金。要談中國的價值投資,此刻或以後這許多年,輕舟已過萬重山,能夠上榜的公司只有一間 - 華為,作為的為,不是因為的為。

久利生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