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賈文清專欄】熊貓毛出自熊貓上

近日Uber Eats宣布退出香港市場,餘下foodpanda與Deliveroo兩雄競爭。無獨有偶,兩間外賣平台都先後出現罷工,反映Uberization這種模式,競爭激烈之餘,仍有隱憂,最主要在於如何在僱員與Freelance兩者之間的界線游走。游得不好,罷工議題只會每隔數年發生。

Uberization一類平台,一般標榜自由工作、多勞多得,但平台面臨的壓力,便有別於一般企業,須同時讓「員工」有若干自由,又須確保服務質素,同時要維持合宜價位給客人,也要分佣予餐廳,以便與對家競爭。正因要平衡多方利益,一旦一方謀求更多,便可能要向另一方開刀,容易失衡。

自由工作對「員工」看似着數,但平台本身要確保每日運作暢順,亦因車手是否「僱員」的界線模糊,便自然有懲罰機制,亦須按市場環境隨時調節工資計法,也可免去福利、強積金等支出,是為灰色地帶。一旦競爭漸趨激烈,又或者大市場環境轉壞,車手容易成為目標。亦因車手普遍不算「僱員」,遇到意外沒有保障,亦是這種運作模式的另一面。車手的入職要求不高,有時月薪可達數萬,當中也包含了全職僱員的應有福利,只是羊毛出自羊身上而已。

今年初荷蘭阿姆斯特丹上訴法定裁定,Deliveroo車手屬僱員,不是自僱。同期英國最高法院亦宣判,Uber旗下車手應享有最低工資與法定28日假期。歐洲較重視人權,未來趨勢似乎傾向將這類「員工」盡量與正式僱員看齊,而最後相關支出,也會轉嫁予消費者,亦削弱企業的競爭力。

本來這類企業便是靠在灰色地帶之間找到空位,進而將利潤分予各方,只在乎能否協調得好,令各方都願意繼續合作下去。不少人希望這類「員工」都能享有多些福利,如此一來,若非客人承受加價,便是車手收入降低,其中一方不滿都成問題。而目前這類企業「受惠」於疫情,盈利仍然不多,甚至繼續虧損。唯一可喜的,是香港兩日後全部食肆須使用安心出行,應可刺激外賣急增,相信這份經濟成果,未來可與車手們分享,亦是政府的一大政績。

賈文清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