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羅仕揚專欄】斷裂的中層

內地出招救市,以為是舊酒新瓶,想不到卻掀起資金狂潮式的大升市。港股「有今生無來世」地連日錄得四五千億成交,推動恒指短時間內急升幾千點。北水休息,港股在國慶前後買賣依然暢旺。外資重新下注港股,是坊間拆解這輪牛市成因的主調。(牛市定義沒有時間長短之分,以近日成交及升幅來看,還不算是牛市嗎?)

港股牛氣沖天,不過身邊有炒股的朋友,以及食股票飯的行家,卻不見得因此而展現歡顏。「咁你想點呀?跌又話跌,升又話升,升同跌都放負,仲唔係盲目唱衰?」不,絕對沒有這意思,港股成交暢旺,絕對可喜可賀,不過這次升市卻略嫌顯得有些少暴力、有些太過一步到位。事實上,由於港股長時間一潭死水,就算平時依然堅持炒股的,基本上持有港股貨底的散戶並不多,就算有,都是些根本走不了的「千年殭屍貨」,又或是純粹食息的高息股,簡單來說就是即使大升市,也食不正這浪資金狂潮。

到恒指早幾日成功突破兩萬關後,股民又開始心大心細。追貨,又驚隨時急回一千幾百;沽空,又沒這個膽量,結果幾乎整個幾千點的升幅,也是做旁觀者食花生,就算參與也只是小注。這或許就是散戶和大戶的分別,外資大戶最初和散戶一樣無港股貨底,或許是膽量過人,或許是驚整個投資組合的配置,因港股突然追落後而跑輸被客X,於是不問價大手追貨,結果乘勝追擊策略湊效,就算現在急回一兩千,依然「袋住」幾千點的獲利升幅。起點相同,結果不一樣,心態決定境界,不過講永遠比做容易。

散戶慘成旁觀者,但受薪的行家們卻不得不落場,成為資金狂潮的參與者,特別是首當其衝的EQD部門,即是股票與衍生品部門。過去一年港股死寂,EQD是投行內最哀鴻遍野的部門,身邊被裁的投行行家,超過一半來自EQD,另一半就是拍烏蠅無生意的Corp Fin。即使保得住職位的EQD行家,生意慘淡下也只死守,要知道淡市下,資金入市意欲「動態清零」,倒不是打多一兩個電話「R生意」,就一定「有嘢返」,客人說不做就不做,你說到牙肉出血也沒有用。

條數不好,逐步縮減人手是意料中事。雖然說投行普遍以Cost Center制度來衡量一個人頭的價值,一個中級或低級員工的人頭價值差距並不遠,但手緊下當然減得多少就多少。高層是發施號令的一群,當然不會自己裁自己,低層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如Daily Task等Routine Work也總要有人做,於是最後被裁的,往往都是有8至15年經驗左右的中層。筆者認識的EQD待業朋友,大部分也是處於這個人工不低、經驗不少、職位不高也不低的夾心中層。

攤牌了,人裁了,以為股市寒冬還要捱多一段長時間,縮減人手成本少不免,卻想不到市況突然在短期內大逆轉,而且更是「升到你唔信」的大升市。面對這樣的市況,沉著應對是應有的態度,而要練成沉著,靠的就是經歷過類似市況的經驗,這比你擁有更多認證資格、熟讀更多Greeks更有用,但身處在Trading Floor上的一群,擁有這樣的經驗嗎?

曾有一位投行高層行家說過,「而家話有5年經驗嘅Candidate,實際上話佢有3年經驗,都係畀多佢。」此話可解?若現在有5年經驗的,大概就是2019年入行,中間隔著疫情3年,幾乎沒有做過些甚麼,經驗減半也屬合理推算,疫後復常後股市淡靜,不是一條橫線就是陰乾式弄跌,根本難以獲得累積經驗的機會,這就是行家為甚麼會為經驗打折的原因。然而現在留守交易現場的,不正是這群實戰經驗有限的半新手?又如何應付這種大場面?

「唔係仲有高層坐陣咩?駛乜驚?」每個高層,年輕時當然也有過落場坐盤的經驗,然而不少高層上位後,主要工作已由坐盤變成了開會,那份需要靠日常操盤來鍛練的手感與觸覺,早已喪失不少。高層也自己知自己事,獻醜不如藏拙,坐盤最好還是「交番畀細嘅做」,然而「細嘅」即使個個是學霸,卻一直缺乏實戰升Lev機會,結果被裁後人數剩下最少的中層,在資金橫流下肩負起坐盤重任,卻始終雙拳難敵四手,難以同一時間應付多個狂跳的板塊。聽行內人說,這幾天不少大行EQD各張枱的各個業務,大數表現遠不如想像中好,部分聽說更是「得個做字」。

「咁嘅牛市,買貨、坐底、瞓醒就有錢賺,邊有你講到咁大風險?」對,若果純粹從散戶角度,只買現貨,當然可以利用這種策略,但EQD是Sell Side,簡單來說就是向投資者提供產品,投資者才是買貨的一方,交易員究竟是Sell還是不Sell好?當投資產品涉及結構,就會牽引到年期、引伸波幅等,這些都需要交易員作良好的風險管理,從來都不是如散戶買股票、坐貨等升般輕易。大升市下,引伸急升,對沖變得失衡,就算經驗十足的交易員,也未必每單Trade都能好好駕馭及管理。

「當日炒人炒得太快,呢幾日因為唔夠人手manage而輸嘅,已經夠pay炒咗嘅人呢段時間嘅total com。」「邊個估到咁快Turn Around?當初決定炒人,冇人反對喎!」「而家就算肯請人,都未必請得切,而且唔知個市幾時玩完。」「仲講請人?到個市真係穩定返、搵到錢先講。」唔,作為旁觀者,還是少說為妙。

高層低層留,中層篩走,你說是錯嗎?若果要防守,這策略很難說是錯,但面對市況突然轉勢,中層斷裂,問題便隨即浮現,這就是經驗的價值。這段時間,北水休息,到下周北水回歸,究竟是跟外資追貨抑或反手開淡?無論開哪一個方向,即使是具經驗的能手,也是場不易打的硬仗,但也只能「頂硬上」,這就是中層斷裂的代價。

羅仕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