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朗普重返白宮,宣布將再次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部分美國企業也開始淡化ESG承諾,六大華爾街銀行退出淨零銀行聯盟(Net-Zero Banking Alliance, NZBA)。全球最大的環境數據披露平台之一CDP首席執行官Sherry Madera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政治周期是一時的,ESG進程不會退潮,這背後的邏輯也不是環保理想主義,而是根植於商業現實。
Sherry表示,「金融機構可能退出某些聯盟,但不會背離承諾」。在過去這些年,CDP的信息披露量持續增長,美國仍是其最大披露市場。在Sherry看來,「企業身處經濟體系中,依賴自然資源,並需要評估氣候變化對定價的影響,那些真正認識到風險的企業,仍舊堅守着自身承諾」,她說,「儘管政治環境變動,企業仍舊聚焦於可持續發展目標」。
至於其他國家會否效法美國,尤其是中國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的態度,至關重要,她認為中國在氣候行動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有其獨立的政策目標,並不會因美國的變化而調整。
她引述在2014至2018年期間的親身經歷,她居住地北京的空氣污染PM2.5指數經常飈高,她認為在經歷過嚴重的空氣污染,以及付出巨大的治理代價之後,中國有非常明確的理由,不回到空氣污染超標的時代。而更重要的是市場驅動因素,她提到,中國企業在ESG和可持續投資方面的推動,更多是基於市場需求和投資者的期望,而不單純依賴外部政策的引導,在新能源領域,包括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等的成效十足,其企業本身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資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對於市場上不少反對ESG投資理念的聲音認為,ESG更多是成本,ESG投資會拉低投資回報,Sherry表示,這需要通過教育和宣傳來提高企業和投資者對ESG的理解,展示成功案例和數據分析,來說明實施ESG策略如何提高企業的長期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全球數據顯示,實際情况更為複雜,從各行業平均水平來看,從2022年以來,在實現氣候目標方面取得進展的公司,市值增長速度,與未按計劃實現目標的公司相近,但是每個行業的差異顯著,說明影響財務表現的因素很多,不能一概而論,要看細節(見圖)」。
Sherry指出,CDP長期倡導透明度與信息披露,企業需要商業動力來投入數據披露。企業披露的三大動因包括:獲取資本支持、提升運營效率以及滿足監管要求,「我們希望確保公司出於良好的、可持續的商業理由作披露,而不僅僅是為了披露而披露」。她以香港企業為例,在香港企業環境行動與經濟效應成正比,有望實現氣候目標的企業,市值增長有11%,而未達到排放目標的企業,市值增長為2.2%。
她表示,去年的問卷調查顯示,公司通過業務變革,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發現價值16萬億美元的收入增長潛力,CDP供應鏈計劃中的公司,通過改變加強其可持續發展計劃,在過去5年節省了價值330億美元的成本。她表示,通過分享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人們重新審視ESG的價值。
CDP與奧緯諮詢合作推出「CDP企業健康檢查2025」,報告量化了大公司將對地球有利的決策納入商業模式的有效性。報告涵蓋了代表67%全球市值的公司(佔全球碳排放17%)測量了企業的透明度、治理、策略,以及在應對環境影響方面的進展,僅有10%的公司在所有評估的環境領域採取了行動,但只有1%的公司達到了最高水平。平均而言,大中華區只有6%的公司在所有環境指標上顯示出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