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基金互認計劃自2015年開通以來反應平平,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直言,制度有不少掣肘,其中一項規定是要求所有投資團隊駐香港,變相令產品種類僅限香港或亞洲區內,基金範圍未能涵蓋環球或歐美資產配置。她續指,委派海外基金經理管理海外投資的做法一直行之有效,直言規定「扭曲」,無助於投資者分散風險,建議取消相關規定。她又稱,跨境理財通同樣受限於中低風險產品的規定,缺乏股票或混合型基金,直言現時處於「得物無所用」的情況。
基金公會調查顯示,受訪的公司中僅32%已參與互認安排,主席鄒建雄表示,互認安排目前存在不少可改善的規定,建議取消50/50銷售規模、允許使用主聯基金結構等。他又提到,現時互認安排下的基金被內地監管機構列入非標準渠道,一般審批時間長達9個月,期望可被納入標準渠道,審批時間縮短至數星期,讓基金公司可配合市況及投資者需要推出產品。他又指,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相關渠道更為便利及落地性更強,為短期主要商機。
3月份零售基金銷售按年回落,鄒建雄指,數據反映本地疫情影響,銀行分行關閉及縮短營業時間,加上美國加息下環球股票及債券市場均受到衝擊。問及4月份零售基金銷售情況,他表示,暫時未有4月相關數據,但估計受本地疫情影響,會較1月份數字差,預計5月才會好轉,期望下半年數字向好。他又指,現時本地投資者傾向選擇平衡型基金,以及環球、歐美基金,債券基金受加息及內房債影響而表現疲弱。
其他報道
SHOPLINE與Atome合作 為亞洲商戶提供先買後付方案
政協開推動數字經濟會 科指曾彈4.5%挑戰50天線 恒指半日升445點
日本本月允許美澳泰星已打3針旅客 組小型旅行團入境 香港未有份
小米雷軍稱想做業餘汽車博主 已開始關注試駕、改裝及賽車等話題